肝脏的超声检查一般是指肝脏超声检查,临床上主要通过超声检查对肝脏进行检查,包括整体、局部、实质、血管等切面,以便于对肝脏病变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,具体分析如下。
1、整体:整体肝脏呈楔形,肝脏上缘在右侧肋缘下方,下缘在左侧肋缘下方,左侧比右侧高1-2cm,肝脏长轴从下腔静脉的左侧缘开始测量,通过肝脏长轴、短轴、内径和脾静脉长轴等指标可以基本确定肝脏大小,是判断肝脏有无萎缩、增大或者肥大的重要标志;
2、局部:肝脏局部的整体观表现为细长的管道,主要分布于胆囊窝与下腔静脉左支的出入口处,细长管道的直径可以从0.8cm逐渐变细到1.2cm。肝静脉管径较大,且多为直径0.2-0.4cm,伴随血流会逐渐增多,超声检查时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门静脉高压征象;
3、实质:局部肝脏回声减低、不均匀,内部呈不均匀点状或片状回声。肝内血管分布不均匀、走行异常,血管内可见明显的血流信号,血管瘤可见周围型血流信号扩散,此时高度提示存在恶性肿瘤的可能;
4、血管:局部肝脏血管内可以见到点状或条状的血流信号,血管瘤速度较快时速度可达到2.5-3cm,速度较慢时则速度稍慢。如果彩超发现肝脏局部有弥漫性或者结节性的血流信号扩散,则考虑存在恶性肿瘤的可能。
除上述超声检查外,还可以用于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判断,如果存在恶性肿瘤,在肿瘤内部可以见到边界不清的低回声或者高回声团块,周围可以伴有明显的血流信号扩散。但仅通过超声检查无法对肿瘤进行准确判断,还需要结合增强CT、增强核磁、病理学检查等方式进行综合判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