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从何处来?
2015年7月和9月,国务院相继发布两项与医改密切相关的文件——《关于积极推进“互联网+”行动的指导意见》和《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》,旨在鼓励医疗机构积极探索互联网延伸医嘱、电子处方等网络医疗健康服务应用。初衷是借助落实国家分级诊疗政策,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。
同年12月,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——乌镇互联网医院成立,自此互联网医院的热潮拉开帷幕。
互联网医院似乎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,对于患者,互联网医院专注于简化看病流程,将繁琐耗时的流程置于线上,患者不必在医院东奔西跑,而是进入掌上看病时代。让患者体验到足不出户就能和专业医生“面对面”咨询和复诊,还能享受在线开药、线下药品配送到家的医疗服务新模式。
对于医疗工作者,互联网医院是对医疗服务的延伸,打破了传统医院在空间上的限制,为医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。
政策的支持,行业的热向,互联网医院在概念初期就形成热潮。从16年底仅数十家互联网医院发展到如今已有百余家,互联网医院市场变得炙手可热。
风往哪里吹?
据2019年健康界智库报告,医疗服务互联网化已相对普及,以远程会诊和线上轻问诊普及率最高,但是在互联网医院方面的调查报告显示,互联网医院的普及率相对较弱,线上日接诊量普遍不高,日接诊量为1000人次以下的单位占比高达72.86%。
互联网医院呈现的另一问题为盈利艰难,仅仅7.14%实现了盈利,92.86%的互联网医院目前都处于亏损状态。虽然行业开展的如火如荼,但冷静来看,这一行业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。
互联网医院,从扩展医生工作空间讲,多半会遇到了与“多点执业”类似的问题,若不是单位组织,基本面临着如同“飞刀走穴”一般的尴尬,如果是单位组织,驱动力又无法得到保障。
而从患者角度讲,互联网医院,定价模糊,支付困难、专家医生资源少,核心医疗服务能力弱,这都将给患者打起“退堂鼓”。况且互联网医疗尚无法完全解决缺乏实际性的问题,也无法完全保障。
何时能吹出一个春天?
如果电子病历实现普及和全共享,在拥有大量医疗数据的基础上,互联网医院能否实现突破?人工智能能否在互联网上帮助医生提高工作效率,使患者更容易获得理想的医疗服务?接诊量低、普及率低迷的互联网医院又该如何在现有环境下改善现状?
如何解开互联网医院所处困局?